“执法+服务”模式提升昆明环保监管效能|实时
“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常常利用自动监控系统采集证据,那么按照新《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这种方式需要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吗?”“‘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逃避监管’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最近,在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举办的一场内部专题讲座上,执法人员们围绕“如何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过程规范化水平”,积极与主讲律师展开讨论。
今年1月以来,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按照“健全一批、完善一批、创新一批、见效一批”的思路,着力在制度保障规范化、队伍管理规范化、执法过程规范化建设上“强筋健骨”,以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效能,加快执法队伍标准化进程。
(资料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规范执法
“夯实内部制度建设,是有效提升执法队伍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的重要举措,更是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提升执法监管效能的强力保障”,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屈真荣说。
从年初开始,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详列计划,挂图作战,研究起草《昆明市2023年度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方案》《昆明市2023年度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要点》,启动编制《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星级评定办法》,梳理形成各项工作制度清单,切实补短板、强基础、练内功,推动管理制度化、工作清单化、执法规范化。
加强队伍管理,促进规范执法
“你好,我是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的执法人员,这是我的证件……”一张执法证,承载着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监察科科长李保蓉表示,亮证执法,只是我们全面规范执法过程的一个缩影,从进企业的仪容仪表、语言动作,到执法过程中的调查取证、检查痕迹、文书制作等,严格实行全过程规范化闭环管理,做到执法形象文明礼貌、执法动作规范统一。
亮证执法
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中,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紧紧围绕规范执法岗位培训、常态开展技能比武、大力培养年轻干部、推进执法装备现代化等5个方面,着力增强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推动执法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各业务科室履职效果得到显著加强。
转变工作理念,引导规范执法
“2年多时间以来,我们的执法方式实现了维度、广度、深度上的实质转变,以高水平执法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绿剑’专项执法行动上有了生动实践”,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四级主任科员李亮正忙着筹备“绿剑—2023”相关工作,“在已开展的12批次‘绿剑’专项执法行动,我们检查各类对象2736个,发现问题对象2168个,指出环境问题4088个,提出整改建议高达6204条”。
“绿剑”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现场
2022年以来,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环境监察支队)全面推行“执法+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稳步提升执法水平,高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1+4+1”工作模式,即紧盯执法大练兵活动1个统领性工作,突出“绿剑—2023”专项行动、“双随机、一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件验收、信访投诉处理4个具体抓手,实现争当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排头兵1个目标,坚持严管严查主基调,持续办妥群众的事、办好分内的事、办实执法的事,以突出执法实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云南网记者 王琼梅 通讯员 邓杭
标签: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