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土耳其合建大桥,地震中屹立不倒?为何逐渐被传成“中国造”
土耳其南部7.8级地震,已经造成超两万多栋住宅倒塌,但是有一个网传“四川造、甚至是“中国造”的大桥在强震中屹立不倒。
(资料图)
这座大桥一经曝光,立即受到咱们的热烈追捧,我当时坐不住了,要看看这座网红桥到底是国内哪个公司建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座大桥并不是中国企业承建的,但为什么网上媒体有这样报道的,还有这样儿说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这座大桥叫做Canakkale 1915大桥,中文名为1915恰纳卡莱大桥,是土耳其连接欧亚两洲的重要交通要道,一边在欧洲岸的格里波鲁侧,另一边在亚洲岸的拉普斯基侧,是一座长度达到10公里的公路悬索桥,也是全球最长的悬索桥。
也就是在去年3月刚刚通车,正因为很新,所以大桥运用了高抗震等级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才能在这次大地震中安然无恙。
为了找到这座大桥的设计方和承建方,咋也是一开始就百科了一下,结果并没有找到。
然后咋又上了维基百科找了下源头,终于看到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原来承建这座大桥的主要是韩国大林、SK两家顶级财阀,还有两家土耳其的本土企业,而设计方也是土耳其国内的设计单位。
在维基百科简介最后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儿写的,我就不念了,大家伙儿自己看看。哎,人家又抓住咱们把柄大做文章了。
根据2017年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当时土耳其在确定要建这座全球最长的悬索桥时,一共有四个国家阵营参与竞标,他们分别是日本IHI、伊藤忠商事,韩国SK建设、大林产业、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和意大利阿斯塔尔迪。
这四家阵营最终与土耳其总承包商分别组成联合体参与竞标,但最终演变成了韩日两家之争。
日本可以说在这里面表现的那是格外积极,竟然还派出了外交大臣积极抢单,而且工程报价跟韩国基本一致,但还是败下阵来,因为韩国为了抢这次大单简直是豁出去了,什么风险都敢承担。
首先韩企先自个掏钱先行开工,更劲爆的是,韩国企业收回建设成本的方式竟然是大桥今后的通行费用,最终这些基础设施还要转让给土耳其。
这简直不是白送吗?这搁谁谁不愿意呢?
而且土耳其方面出于财政负担的考虑,因为大桥建成后承建方具有大桥的经营权,以此来收回成本,所以哪家经营时间短,土耳其优先考虑哪家。
韩国财团提出了经营期为16年两个月,而日本企业要了17年10个月的经营期,高出了韩国20个月。看韩国为了抢单简直是豁出去了,日本再怎么想重振基建雄风也不能闭着眼睛什么都答应呀!
抢单失败后,日本经济新闻是这样感慨的——“日本的大型基础设施出口持续不振,印度尼西亚的高速铁路项目由中国企业中标,越南的电站计划遭到撤销,而此次又在与日本关系亲密的土耳其丢掉了建设费规模达到100亿里拉(约合人民币180亿元)的大型项目”。
我看到这里简直笑不活了,新闻里着重提到了“日本关系亲密的土耳其”,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日本,国与国间本质就是利益往来,你日本要是比韩国还能白送,那土耳其也能给你日本来搞这个桥。
而且韩国企业还做好了工程中断、付出打水漂的风险,更是在签署融资协议前就利用自有资金先行施工了,对,你没听错,人家在签合同之前就自掏腰包了,在土耳其人看来,这可是诚意满满!
看到这儿,大家伙儿有疑问了?中国为什么会在这项工程中竞标失败,韩国有这个基建实力承包全球最长的悬索桥吗?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的统计,国际工程承包商中的前250强,中国就独占了74家,位居全球之首,中国基建实力自然是全球最强,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中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一大批基建企业随便拿出来就能轻轻松松搞定土耳其这座大桥。
此次竞标中国派出的是中国路桥公司,这架企业的前身是中国交通部援外办公室,在上世纪50年代主要承担中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建设,1979年改革开放后正式组建了公司,开始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接活儿,后来在2005年重组后成为了中国交通建设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交建接海外业务就让路桥公司来搞。
竞标土耳其桥这事儿,我个人感觉咱们没怎么看重,因为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这样儿的造桥大佬或者它们下面的子公司都没有出手,你自个想想,你要是看到韩国企业提出如此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你就没法玩儿了。
动辄上百亿的工程,一是自掏腰包、二是不顾风险、三是不等协议签完就动工,嘿、人家韩国财阀就敢这么玩儿,国际工程咱们竞标成功的很多,失败的也不少,这挺正常,总不能一家吃完全球的活儿吧!
说到韩国基建实力,其实实力还是有的,韩国有12家企业跻身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行列,还不错,像大宇建设、三星工程、GS建设,三星物产都有承建国际大型建筑的经验。
世界最高的大楼迪拜哈利法塔就是三星旗下的三星工程搞的。韩国海外搞的一些基建大单基本活跃在中东和东南亚两块地方,像沙特的奇地亚娱乐城、沙特库拉亚天然气发电站,EG工厂都是韩企弄的,所以说韩国接土耳其这个大单还是有点实力的,事实也是这样。
这次韩国基建企业竞标的方式也是挺有意思的,SK建设曾参与建设韩国国内最长悬索桥李舜臣大桥,所以这次参与土耳其投标的名称也改成了team李舜臣。
韩企于2018年4月开始动工1915恰纳卡莱大桥,原计划是在2023年10月完工,最终是在2022年3月提前完成,工期缩短了一年七个月,总共是花了3.2万亿韩元,合计人民币170亿元左右,韩企运营12年后就会移交给土耳其。
最后为什么咱们国内媒体会传这座大桥是四川造、中国造的呢?其实中国四川路桥也参与了这座大桥的建设,但要注意一点,不是承建,是参与建设、简称参建,更不能称其为四川造、中国造。
四川路桥只是参与了钢箱梁的吊装,但这个钢箱梁既不是咱们设计的,也不是咱们生产的,四川路桥的角色相当于一个安装工,只参与了安装,出了点人力。
维基百科最后那一段话,说实话挺刺激我的,国内媒体的吹嘘不仅让咱们摸不着头脑,维基百科竟然还将这事儿放到知识科普的正面上,让人既感觉气愤又有点丢脸。所以说今后国内媒体在报道时,一定要追求严谨,参与一项工程的建设如果是多个国家,如果参建的国家都说是自己造,那这项工程到底是什么造,万国造吗?
最后提一点,如果四川地震,武汉这边的桥安然无恙,那你能完全确定武汉的桥质量经得住考验吗?
同样的道理,1915恰纳卡莱大桥离震中大约800到1000公里,你这……………
你品,你细品!
标签: 基建狂魔